自贡市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

据自贡日报消息,9月3日,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是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桂林喀斯特。

据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是经全球17个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专家提名、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评选,并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最终认定。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目前我国共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盆地自流井背斜的东北端。四川盆地是中国南部上扬子地台著名的红色盆地,表面出露有一套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的陆相地层。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厚约180米,为中侏罗世下沙溪庙组,由湖泊和河流碎屑沉积组成,主要为紫红色泥岩,夹黄灰色或灰绿色中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

恐龙化石集中在3至5米厚的灰绿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分布于下沙溪庙组的下部。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兽孔目类,由此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

这里有最为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这里也是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除了身为蜀龙动物群的类型产地,许多基干类群,如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大鼻龙类——董氏大山铺龙、剑龙类——太白华阳龙和新鸟臀龙类——劳氏灵龙等,都是各自类别的典型代表。

遗址内还发现了一些独特的恐龙骨骼结构,如蜥脚类恐龙的尾锤、剑龙的肩棘等,对于推断恐龙的行为至关重要。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某些空白,并为从各个方面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占地约7万平方米,于1972年首次发现。此后建立了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亚洲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国内外科学家对遗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出版专著10余部、特刊5期、科普专著5部以上和学术论文100余篇。该遗址于2008年入选自贡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自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