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源头治理。
以油茶产业发展、残次林改造、枯死松树除治等手段,更换防火树种2.5万亩,从源头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充分依托和利用自然阻隔带,积极开展各类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优先在重点火险区、国有林区、重点公益林区、省际交界处等建设林火阻隔系统,逐步形成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和生物阻隔带为一体的林火阻隔系统。截至目前,新建生物防火阻隔带64公里。
二是注重联防联控。
围绕“森力”共建、“森源”共享、“森防”共筑、“森态”共护、“森产”共促五项内容,积极加强与重庆市、自贡市、内江市等4个毗邻区市县合作,签订联防联控、应急联动协议,切实构建起了联席、联防、联建、联动、联勤等“五联”运作机制。强化镇(街道)协同联动,统筹力量、资源、物资、装备等要素,健全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推行“十户联保”,签订联保协议1.63万份,群防群控群治,进一步凝聚联动合力。
三是注重前置驻防。
“以乡建队、以村布防”科学构建“1+3+5+N”前置驻防体系(1个县级前置点、3大片区驻防点、5个工区前置点、多个镇级前置点),夯实前置驻防网络。高风险及重点时段,各级扑火队伍全时全员全装在位,片分组靠前驻防、集中驻训、带装巡护、实战演练,对重点林区和重点镇(街道)盯紧、看牢,保持备战状态。
四是注重动态巡查。
按照网格化管理,紧扣春节、清明、冬至等祭祀用火集中时段、春耕秋收农林事生产用火高发时段,落实差异化巡查频次。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优势,将落实森林防火措施纳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等,明确激励和约束措施,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森林防火有关法律,推动移风易俗。
来源:泸县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