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承接产业转移 做强“飞地经济”

近年来,甘孜州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持续深化和推动与成都、眉山、遂宁、宜宾等地的“飞地”合作,推动构建多重政策叠加、多种要素汇融、多方力量推动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飞地园区”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通过“飞地经济”激发发展新动能,甘孜州结合园区产业定位,利用飞入地集聚辐射效应和飞出地的资源优势,突出招大引强,实施补链、强链、扩链招商,健全园区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发展能级。

如今,围绕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甘孜州产业集聚能力逐步显现。

深化合作,区域协同发展愈发紧密。自“飞地园区”建立以来,甘孜州坚持“园区共建、运行共管、项目共引、资金共投、对上共争、要素共保、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品牌共创、干部共育”的十共机制,共同支持园区发展。通过与“飞地园区”所在市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园区发展问题。推动干部队伍共历练,通过干部交流、挂职锻炼、专业培训等方式,为甘孜州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充分用好涉藏地区支持政策,已共同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涉藏地区专项资金等1.74亿元。截至目前,甘孜州已累计实现收益12.74亿元,其中全口径税收分成9.07亿元,留存电量补偿收益6.14亿元。

提升能级,园区产业发展集聚成势。甘眉园区依托“眉山区位+甘孜资源”优势,聚焦锂电、光伏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瞄准行业龙头和产业链关键企业,精准招引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优质项目,已形成以动力电池和晶硅光伏为主导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2024年,甘眉工业园区正式申报国家级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提升至64户,实现工业产值330亿元;全社会固投78.78亿元,同比增53.08%,其中,工业投资76.1亿元,增长60.44%;实现税收分成1.67亿元。成甘园区做优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赛道,深挖新能源电池存量、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深耕上下游及配套领域;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攻坚行动计划,落实项目长和专班服务制,促进爱敏特项目(二期)建成投产。2024年,成甘园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入驻企业16户,园区有规模以上企业7户,全年实现产值61.3亿元。安排给企业留存电量0.9648亿千瓦时,使用0.96亿千瓦时,节约用电成本约1000万元。收取企业留存电量使用补偿费330.7万元。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建设高水平“飞地园区”

2024年,甘孜州“飞地园区”实现产值391.3亿元,实现全口径税收分成2.47亿元。目前,甘眉工业园区光伏和锂电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是全国涉藏地区“飞地园区”中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园区,先后荣获省级开发区、中国产业园区成长百强园区、2020四川十大产业园区、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四川省20个重点百亿产业集中区、四川省50个培育成长型特色园区、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四川省绿色工业园区,四川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先进集体。

同年,“飞地园区”项目建设再创佳绩。先后引进中船风电高端智慧风电产业基地项目、金利源余热利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新余川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MWh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中试线、年产1吨负极极片中试线、年产0.2吨固态电解质及1万平方米固态电解质膜中试线等5个项目,总投资101.36亿元。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甘孜州正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重点项目支持、实施差别化土地使用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全面加快东部、南部、北部区域发展。积极加强跨区域合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推进跨区域经济合作,重点抓好甘眉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加快培育成甘工业园区,积极推动产业联动,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及金属加工为主的高端产业;定位“遂甘”工业园区首期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为“遂甘园区先行区”,主要发展锂矿产品精深加工及相关配套产业,水光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装备设备制造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定位“甘宜”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不低于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动力电池及相关配套产业,水光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装备设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定位“甘雅”工业园区21.82平方公里作为合作范围,主要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及相关配套产业,水光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装备设备制造。

下一步,甘孜州将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发展锂电池材料和新型锂系合金材料等产业,建设高水平“飞地园区”,做强“飞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