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三样”出口这样逆袭

电动载人汽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被称为我国外贸“新三样”。日前,宜宾海关公布上半年宜宾市进出口数据,其中“新三样”出口40.2亿元,同比增长5916.2%。

从全省数据来看,这一成绩也很亮眼——上半年全省“新三样”产品出口总值141.5亿元,同比增长102.2%。其中宜宾占比28.4%,而去年同期只占1%。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今年上半年宜宾外贸进出口承压前行——进出口总值154.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位列全省第3。

总量略微收缩,“新三样”却逆势跑出“加速度”,宜宾是怎么做到的?

宜宾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陈冲认为,这背后既有相关企业在政策扶持引导下加快发展的信心与活力,也有宜宾新能源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生的强大势能。

先看企业端,以凯翼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企业内外部同时发力。今年上半年,凯翼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从去年同期的319万元迅猛增长至4040万元。

分析增长原因,一方面,紧邻凯翼汽车的宜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一期、二期相继投用,“宜宾造”汽车的本地配套率大幅提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形成了产能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凯翼汽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速品牌全球化。今年上半年凯翼汽车行销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同期增加9个出口市场。

宜宾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宜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三期陆续建成,凯翼汽车与奇瑞汽车进一步深化合作、释放国际市场潜力,“宜宾造”汽车出口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宜宾本土光伏企业也积极拓展出口产品类型,出口量增长30余倍。“以前宜宾光伏企业出口产品以单晶硅为主,如今单晶硅、多晶硅以及电池片产品都实现了出口。”陈冲介绍。

此外,随着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产能不断释放,以及部分龙头企业调整销售模式,新增订单的出口金额开始在宜宾本地的统计中显现。受动力电池出口带动,上半年,宜宾对欧盟进出口达到42.1亿元,同比增长186%。“若市场延续回暖向好态势,宜宾动力电池出口额大幅增长的势头或将持续一段时间。”上述负责人分析说。

值得一提的是,宜宾港铁水联运能力的完善,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进口原材料时将宜宾港作为目的地。

陈冲解释,按照主流的进出口运费计价模式,“新三样”生产原料从海外进口到沿海港口和宜宾港的费用相差不大,但直接从宜宾港申报进出口可以节省境内运输装卸成本,从而帮助企业塑造成本优势,“去年底英发德耀首批光伏电池片就从宜宾港发往印尼。”

从政策端看,宜宾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助力“新三样”出口。近年来,宜宾海关积极探索优化出口锂电池包装检验监管模式,并在去年成功试点“智慧监管”,只需上传企业的产品与包装信息,由系统自动比对分析生成处置建议,海关验核合格后即可放行。出口电池验放时长从此前的48小时缩短至30分钟,做到“即产、即检、即出”,在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还可为企业节省仓储物流费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宜宾海关“智慧监管”出口锂电池544批共18.5万箱,已占到宜宾出口锂电池总量的五成以上。

在宜宾,逆袭的不止“新三样”。宜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出台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从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电商等9个方面赋能企业发展,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4个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基地投入运营,组织开展“宜品出海”活动6次,上半年与16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6亿元以上。

文章来源:成都海关